我要健康 MY HEALTH : Jan/Feb 2020 | Page 7

对你好 我要健康 | JAN / FEB, 2020 07 DESIGN FOR GOOD Text by Yen@Out Of The Package myhealth@revonmedia.com Photos 各品牌 & 设计师 与其 “饮茶” , 不如社交 说 到社交,国人的传统便是“饮茶” 。动不动就开车,叫Grab,到商场 或邻近嘛嘛档,除了为身体添加热量与糖 分外,就不外于舒适圈内谈笑风生,打牙 撂嘴。但这传统,是否有益?向东一看, 我们立即能发现另一种社交的可能性。 从近期公布的日本优良设计奖 (G o o d D e s i g n A w a r d )中,不约而 同地,社交已成了新建筑的考量元素之 一——不管是作为住宅或商业用途,这些 建筑的一楼空间皆被腾出,以作商业外的 功能。或许这与人们所熟悉的店屋有些相 似,但是除了置入一般能聚集人气的咖啡 店之外,这些复合式空间,其实还能提供 更多的社交选择。 生计 X 生活 像在Nishikasai公寓楼内,就简单地 将一楼打造成面向街区的开放式空间、面 包店、咖啡店和共享办公室,这样一来, 看似单纯的公寓楼,便能为社区建立新的 生活圈,牵引出当地人的社交感,而不用 时时刻刻都需要出远门才能结识新事物。 同时,Nariwai的双层公寓楼,则是采取 了“生计x生活”的概念,将旧建筑作翻 新,不仅解决了空屋问题,还对当地的活 性化起到促进作用。这样的概念其实早在 17世纪的町屋建筑(即是“店屋”)中就 曾出现过。但有别与现有店屋左右上下楼 层的绝对隔离,Nariwai就将外观以统一 色彩完工,并让租户自己DIY修改公寓室 内,最终也就成功激发了人气。 至于更为大型的公寓楼,如东京门前 仲町站附近的Hypermix,则选择以Airbnb 的共享模式来经营,不仅提供了公寓和办 公室的合租,也标榜着“必要的时间进行 必要的活动”来打造更灵活的生活方式。 譬如,白天的工作场所可以到了晚上就可 成为房子。建筑内所提供的各种开放式空 间,都会能按时段租出,并且能根据不同 的客户的需求而进行空间调整。因此,房 产商除了收租之外,也能积极开拓新的收 入源并将利益的一部分回馈给居住者,从 而形成良好的循环。 另外,设有社区设施的销售中心 OOOI,就不同于一般公寓销售中心的快闪 性和突兀感。将一楼空间开放于当地社区 成员以及公寓的潜在买家,就有效让两者 之间能彼此了解的地方。或许这也可说是 一种耳口相传的广告方式,但在社区成员 已逐渐感到陌生和自闭的年代里,销售中 心作为公共场所,活动场所的功能确实能 让人与人之间有所连接。况且,公寓大楼 完工之前,潜在买家也能暂时拥有一个舒 适的地方暂作驻扎,进而对原本陌生的社 区拥有归宿感。 最后,或许让人感到“向东”的智 慧,就来自须川市(Sukagawa)新建的市 民交流中心。该市在历经东日本大地震后 并开始进行重建的时,并没有还原早前的 设施,反而考虑到市民的社交模式:在这 个城中的市民交流中心里,除了有提供终 身学习的图书馆、育儿支援设施和博物馆 外,来促进市民之间的交流。对于居家环 境匮乏的社会而言,这公共设施也就有望 重振城市的生气。 花园 VS 公寓 当然,若将这样的社交概念套用在国 内,又是否有其可能? 国人的居住方式就 仅有“花园”与“公寓”的模式,要进行 改造并不简单——尤其一般人们都对安全 问题最为在意,因此先可设想到的是,在 公寓楼里提供更多的社交空间,或为让花 园内的店屋更有统一的规划。前者,尤其 在众多新建公寓楼都被视为投资产业的状 况下,是不是有可能增添其他“冷门”的 社交空间呢?图书馆?共享办公室?早餐 店?至于花园内常见的成排店屋,是否能 在规划时与建筑师和市民进行沟通? 也许我们该考虑:与其存粹地“饮 茶”,不换个更有益社会的地点来社交? — 110 万 846 万 在日本,拒绝上班、 上学等逃避社会活 动,把自己关在家 中半年以上的状态 被称为“蛰居族” (hikikomori)。 据推算,在日本国内 蛰居族的数量达到 110万人以上。然而 这已不是日本的问题 而已:韩国、香港、 甚至美国、西班牙、 意大利和法国等都有 相同的问题。 面临高龄化和少子化 等社会问题,使得 当地的闲置日本空屋 数也愈来愈多,该政 府数据显示,截至 去年10月1日,全日 本闲置房屋数量已 创下846万户历史新 高,即每7房就有1 空屋。 80% ~ 根据Statista的数 据,亚太地区的人们 最愿意(约80%)分 享自己的资源或从他 人获得共享的资产, 因此最适合推动共同 生活(Co-living) 。原因很可能是该区 域的年轻人口和主要 城市的人口的密度较 高。共享经济中如汽 车、房屋、自行车甚 至音乐等产品都已出 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