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健康 MY HEALTH : January 2019 | Page 5
对你好
我要健康 | 01 / 2019
05
DESIGN FOR GOOD
Text by
Yen@Out Of Th e
Package
来谈谈所谓
的 “研究”
吧!
想
必您已经得知,近期在健康业中超
震撼的新闻,就是“碱性体质”的
破解——尤其当这一理论的创始人Robert
O.Young在一场官司中被揭发他不仅不是之前
所称的微生物学的专家、血液专家、医疗专
家,更不是一名医生,而且所谓独创的碱性
疗法竟然是在治疗中给注射的药物中添加碱
性的小苏打后,最终被法院判决需缴纳一亿
零五百万美元的巨额罚款。“碱性体质”理
论也最终只是个骗局。
其实在网上搜索了一下,早在2015年就
有有《新快报》的记者向中山大学附属第六
医院营养科主任请示,探讨了“碱性食物”
的好处等迷思。文中,以“人体的酸碱度”
和“食物的酸碱性”这两项不同的概念来进
行分析,而所得到的结论,想必人们如今已
得知,就是“食物并不能够调整身体的酸碱
度”。但为何在此概念提出了将近十余年才
被推翻呢?这让我想起近期超热衷的节目:
《亚当煞风景》(Adam Ruins Everything)。
亚当,你煞什么风景?
这个可说是常识类的节目,是男主持人
兼喜剧演员亚当•康诺福(Adam Conover)破
解许多日常生活中的迷思或迷信。当然这一
切都不是信口开河,相反地,亚当所纠正的
每一个错误认知,都是以业界权威研究或人
士的结论作基础。当然,有人称在这些短短
不到30分钟的节目,并不能够完整地解释一
切,但对于亚当而言,节目的播出至少将能
兴起舆论和更深入的探讨。尤其在迄今的两
季,总34集的节目中,与健康有关的课题就
占不少,包括了卫生、营养、药品、减重和
医院等。
譬如说,在“医院”这一集中,亚当就
找来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的感染预防
计划副主任Arjun Srinivasan医生谈很有可
能发生的“抗生素(antibiotics)危机”——
基本上,因为医生在过去过度使用抗生素,
导致细菌对抗生素更具抵抗力;所以,如果
我们的身体对这些抗生素产生了免疫力,那
它们就无法帮助我们对抗轻度感染,更不用
说是严重的病菌感染。所以Arjun医生说,患
者不应该把抗生素视为万灵药。
还有,对于目前女性最大的疾病忧患:
乳癌而言,确实是越早测试越好(一般都
被鼓励在35岁开始),但亚当却发现,使用
“乳房X光检查”(mammogram)进行预防却不
是最佳的选择。来自华盛顿大学医学教授和
流行病学副教授,并同时为Fred Hutchinson
癌症研究中心和集团健康研究所的附属研究
员的Joann Elmore博士提到,如果经常进行X
光检查则会导致过度诊断,并无法判断癌症
真正的属性。她建议女性应该在40多岁时才
开始与医生讨论乳腺癌和X光检查,并在年龄
于50-74岁之间,才开始进行常规(两年一次)
的检验。
另外,你或许不知道的是,所谓的
“卡路里”计算法,其实不仅因人而异,而
且食品包装上的数据,一般乃依据过去数据
所进行的猜测,而且也受当局(这里指的是
美国的FDA)容许有20%的落差。而对于那些热
爱使用佩戴型运动手表的人,也要当心了!
在“减重”的节目中,亚当就发现这类型的
手表虽然在步伐计算上有准,但卡路里的总
数却有着40%高估!甚至连知名的手表公司
Fitbit 自称产品是非科学或医疗仪器。
myhealth@revonmedia.com
Photos
15
根据《The Atlantic》
杂志报道,至少有15
个研究显示,维生素C
不能治疗感冒。因此包
括美国美国医学协会等
组织都不建议以补充维
生素C来预防或治疗感
冒。
13g
谈酮,不如谈糖?你知
道一杯(0.2公升)“加
工”橙汁拥有22公克的
糖,接近于一杯可乐的
糖分。而一杯牛奶则拥
有约13公克的(天然)糖
份。
50
经过了50年的研究后,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
(FDA)终于在2012年
11月宣布:“MSG(或所
谓的味精)并不会带来任
何人们之前所投诉的,
如头晕等病症。”
各品牌 & 设计师
研究究竟有用?无用?
然而,这当中或许最
为重要的课题,就是所谓的
“研究”一事。或许听起来有
点自打嘴巴,但是每一次听到
所谓“研究显示”的字眼,一
般老百姓总是会信以为真,甚
至连篇报导在没有显然出处的
来源下亦如此。但说真的,这
些“研究”结果真的属实吗?
“我们一次又一次地看到,
在全新的科学研究中发现了看
似重要的结论后,便会被媒体
炒热,但在后来都被认为是不
可复制的。”亚当说。“这种
模式被称为‘再生产危机’而
来自美国维吉尼亚的大学教授
Brian Nosek 就解释说它早就不
是一个新问题。”
他认为,因为科学家的职
业发展取决于出版的数量,所
以整个业界都被鼓励去创建一
个能叙述正面、新颖和利落的
故事——这就是所谓的“出版
偏见”。许多研究结论往往不
会出现在那些不能推进其结论
的出版物中。所以 Nosek 本身
就试图复制了100个发表在 2008
年的科学期刊中的心理实验。6
年后,他发现这当中其实只有
36 个研究是有突破性结果的!
但这并不代表科学界都是
骗人的,Nosek说。相反地,这
显示出研究很有难度的,而且
实验室的结果往往很混乱,很
多时候也不会提供“漂亮”的
答案。他认为,这就是科学之
美,“我们应该把这个问题视
为危机而不是机遇。当我们意
识到我们对世界的想法是错误
的时候,它就会迫使我们重新
调整我们的世界观,并从不同
的角度思考我们的环境。”他
解释,“错误只会让我们更接
近事实!”
或许正如俗语“流言止于
智者”,在这个真假难分的资
讯时代里,“研究结果”就像
是流言般,在未经专业证实或
深入了解前,还是别自己吓自
己,导致心神错乱,到头来反
而让“研究”成了患病的罪魁
祸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