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健康 MY HEALTH : December 2019 | Page 13
我要健康 | 12 / 2019
热话题
HEALTH ISSUE:
MENTAL HEALTH
_RECOVERY
媒体伙伴:
Justin Victor :
马来西亚
在 心 理
医生履行他
们的治疗任
务的同时,
我也要在社
会上扮演另
一个角色,
提出并把精
神健康变成
生活中的日
常话题。无
论我的角色
是大是小,
我 相 信 只
要肯付出,
就能达到目
标。
说一句“你还好吗?”
在马来西亚,平均每天有5个人自
杀,同时间内还有另外25个人存在著自杀
的念头,只是还没有付诸行动。最后坚决
走上不归路的人,决定寻死的最大主因除
了无助,还是无助。换句话说,你不需要
是医生或专业人士,只要是病人家属、邻
居,甚至毫无关系者,任何人都可以发挥
帮助的功能,挽救回一条生命。
要成为一名助人者,首要的条件就是
不歧视精神病患者,其他的专业手法可以
慢慢学。你可以先学习说一句简单的“你
还好吗?”和病人开始交谈。助人者要具
备自信,同时也要知道自己的限制,我们
始终不是医生,当病人的情况危急时,就
要把病人转介到适合的地方。
Ustaz Mohd Noor Deros :
陪伴是最大的帮助力量
身为一名宗教司,我知道先知曾经说
过神不会去帮助醉生梦死、不辨是非、行
为不检的人,而自杀也被归类为其中一种
行为不检。但我想说的是,大部份自杀行
为都是在孤独中发生,自杀者的精神状况
已经让他们分不清行为对错,如果有人陪
伴他们,帮助他们面对生活,他们或许就
能恢复理智,不再寻短见。
我认为精神病患者需要的不是宗教审
判,甚至不是宗教的教育,他们需要的纯
粹只是宗教大爱情怀的接纳。如果有精神
病患者向宗教司求助,我认为宗教司与其
向求助者说教,或者建议他们回家自己祈
祷,不如即刻叫求助者坐下,陪伴他们一
起祈祷,这种陪伴将是最大的帮助力量。
Dr. Tuti Iryani Mohd Daud :
心理医生供不应求
联合国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
中,“良好健康与福祉”位居第三,
精神健康与防止自杀亦包含在内。精
神病患者的福祉牵涉多个领域的合
作,媒体不歧视、不渲染的负责任报
道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每间学校也应
备有精神健康服务,社会需要更多机
制以提前鉴定出潜在的精神病患
者, 在他们自杀之前主动伸出援手。
马来西亚必须克服心理医生严重不足
的问题,提供医生更高薪水是其中一个方
法,民间也应自动自发成立各种援助计划
以辅助供不应求的心理医生。 —
13
—— Tengku Puteri
Iman Afzan
公主驾到
16
岁以上的人口之中,
29.2%
面对精神健康课题,
约等于
420
万人,并预测精神
疾病将在
2020
年之前跃升国内第
2
大健康问题,仅次于
心脏病。
——2015年全国健康与发
病率调查
把精神健康课题变日常
精神健康并不会因为一个人的身份地位而有“差别对待”,无论你是什么职业、种族、
宗教、地位,都有可能面对精神健康的挑战。彭亨州大公主东姑依曼雅富姗Tengku
Puteri Iman Afzan因亲身经历而站出来告诉世人——精神健康就在你我的身旁。
最
近,彭亨州大公主东姑依曼雅富姗多了一
个身份,就是马来西亚精神疾病意识和支
持协会(MIASA)的赞助人。询及其动机源起,她
毫不避讳地透露:“因为曾经身历其境,所以要
帮助有相同遭遇的人。”
原来依曼雅富姗12岁就开始有焦虑症的迹
像,并延续至少年期。她那时并不知道这是一
种病症,只知道自己长期想太多,而且心理一
直处在紧张状态,这也许是因为她觉得自己无
法适应环境,对于负面的评语也比一般人更敏
感易受伤。
“我不知道哪里出错了,也没有向人求
助,所以当时充满无力感。我现在终于明白,每
个人都有不同的痛苦承受力,但年少脆弱的时
候,是最需要照顾自己精神健康的时候,回想过
去,我真的很希望自己当时有去找人求助。”
她在成长期间慢慢学习,并认识到自己的
痛苦来源是什么,而就像其他许多人一样,这段
与精神疾病抗战的过程是孤独与寂静的。在走出
阴暗、重见天日之后,她决定致力推广精神健康
醒觉运动,以改变社会对精神疾病的歧视。
病人自治互助团体
依曼雅富姗觉得如果要更有效帮助精神病
患者,就需要一个由病人领导的团体,因为他
们最了解状况。
她露出顽皮的笑容举例道:“因为我以前
也曾经向別人否认自己有精神疾病,知道那种
说谎时的独特表情,所以如果有病人尝试在我
面前否认自己有病,绝对逃不过我的法眼!”
接着,她恢复认真地表示,很多精神病患
者不愿意承认自己有病,也不敢去寻求帮助,
是因为害怕受到別人的歧视,但如果不求助则
情况会愈加严重。因此一个由病人领导的互助
团体,能给予需要帮助的病人更大的安全感。
——图片摘自Instagram
大方谈论精神健康
莫哈末
Ustaz Mohd Noor Deros
MIASA第二副会长
Vice President 2 of MIASA
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则指出,全球每4个人
之中,就有一个面对精神健康问题。
依曼雅富姗慨叹道,即使这个问题牵涉极
广,却没有受到相等的重视,社会上愿意谈论这个
课题的人非常少。因此这个社会需要加强心理学教
育,特別是主动灌输少年人有关精神健康的知识,
预防他们面对的心理困扰恶化成精神疾病。
“在心理医生履行他们的治疗任务的同
时,我也要在社会上扮演另一个角色,提出并把
精神健康变成生活中的日常话题,从而引起人们
的回响,提升意识的醒觉,让更多人明白精神健
康的重要性。无论我的角色是大是小,我相信只
要肯付出,就能达到目标。”
她说,精神疾病的种类形形色色,例如忧
郁症、焦虑症、躁郁症和精神分裂症等等,大部
份年轻病人以及他们的同学或同事都不了解这些
疾病之间的区別,所以急需通过教育培养正确认
知,包括对待病人的心态。
你贵为公主,怎么可能会患上精神病?
依
曼雅富姗指出,这个社会上还有很多人对精神健康存
在迷思,譬如常常有人对她说:“你贵为公主,家财
万贯,怎么可能会患上精神病?”但实际上,一个人会否
患上精神病,跟家里有多少钱根本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
另一种常见的现像,就是把精神病患者标签为信心
不足、性格软弱、恃宠而骄等等,这种指责性的看法并不
正确,也对病人造成伤害。这个社会需要建立更开放、包
容及关爱的文化,才能让病人更易获取帮助而早日痊愈。
她总结:“除了宗教、医药及辅导之外,家人和朋
友也是精神病患者最好的支持系统,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学
习聆听、接纳及热情,如此才能陪伴病人度过最艰难的
时刻。” —